早期,世界上有多達三十幾種的浮標系統,
理所當然地造成航海人員很多工作上的不便,
所幸,在西元1976年由「國際燈塔協會」
(IALA/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ght-House)
定出了(IALA-A系統)。
並在1980年代初制定了(IALA-B系統)。
從此世界上就只存在這兩種浮標系統,
使得航海工作更加一致化,減少出錯的機會。
側面標誌 Lateral Marks
這是「浮標系統」中最複雜的項目,
因為它包含了(IALA-A系統)以及(IALA-B系統)兩種,
偏偏這兩種系統又剛好表示完全相反的含意,
所以是最必須要花時間和腦筋去記憶的,
不過只要將它們統整一下,其實不難理解。
至於該如何區分A系統和B系統呢???
最簡單的二分法,就是利用「地區」的不同!
A系統是:絕大部分的「歐、亞、非」國家在使用。
B系統是:全美洲、日本、韓國、台灣、菲律賓 在使用
如果我們使用一張世界地圖來表示便能更清楚明白了!
另外,我很清楚且確定知道台灣是使用B系統,
不過很多圖表都繪標示台灣是用A系統,
至於原因是什麼,我也不大清楚。
A系統和B系統的分布圖。 |
A系統前面提過是大部分的「歐、亞、非」國家使用。
當船隻從港外駛進港內時:
它的紅色浮標應該置於船隻的左舷通過
也就是左舷浮標(Port Hand Buoy);
它的綠色浮標應該置於船隻的右舷通過
也就是右舷浮標(Starboard Hand Buoy)。
用圖來說明比較好理解
介紹完側面系統是如何標示後,
接下來便要來介紹側面系統的「用途」,
它的用途不外乎這兩個:「標示可航航道」「標示分岔點左右哪一側較安全」
標示可航航道
用白話一點的說法,
就是告訴您該從浮標的「左側」或是「右側」通過較安全。
進而達成標示出一條「可航航道」。
下圖以B系統為例:
可以看出水道上一直是維持「左綠右紅」的標示。
至於其它的標示等等後面會再談。
「標示分岔點左右哪一側較安全」
嗯~。這是我自己覺得比較白話的說法。
中文的正式名稱叫做「中洲浮」或是「分岔點」
英文名稱為( Middle Ground Buoy) (Bifurcation)
簡單地說,當水道要面臨「一分為二」的時候,
就會放上一個「中洲浮」,
告訴航行員,該往哪一側的走比較安全(水深較深)
上圖是以IALA-A 系統為例,
因為中洲浮的「頂標」(Top Mark) 是紅色,
所以會建議轉右舵向右邊的水道航行較安全。
這張圖又再次出現了!由於這是一張B系統的圖,
所以這時候紅色的頂標就表示向左邊航行較安全。
基點標誌 Cardinal Marks
基本上有四種,
分別標示船隻應該從該浮標的東西南北哪一側通過。
當然應該通過的地方就是較為安全的地方,
至於構成比較安全的條件則是:
水深較深、該側無危險物(它側有)、引導船至正確的航道上。
介紹完「基點標誌」的用途後,
便來介紹這四種標誌的「表示法」。
上面有提到「燈光顏色」「燈質 (Characteristics of Lihgt)」
不過因為我找不到有CC授權的分圖,
所以只能在最後Po一張總圖,給大家欣賞它們的閃光方式。
孤立危險標誌 Isolated Danger Mark
又稱為「孤障浮」。
是一種標示對航行有危險地方的標誌,
例如:岩石、淺灘或沉船等。
在航行中應該盡量遠離「孤障浮」,以策安全。
這個標誌最明顯的就是那看起來就很恐怖的顏色(紅+黑) |
安全水域標誌 Safe Water Marks
這個浮標的別名特別的多!又稱為:
航道中流浮標(Mid-channel Buoy)
中流浮、中港浮 或是 航道浮(Fairway Buoy)
相對於上面介紹的「孤障浮」,
這個「航道浮」是希望航行員可以盡量靠近行駛,避免船隻擱淺。
這個浮標個人覺得有馬戲團帳篷的歡樂感。 |
看到這個就要盡量靠近,但不能撞下去。 By Paul Fox (Flickr: P_20110614_0083) [CC BY-SA 2.0 (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sa/2.0)], via Wikimedia Commons |
特殊標誌 Special Marks
這種標誌的主要意義是在告訴航行員此處是一個特別的區域,
至於特別的定義是什麼,則要翻閱海圖才能得知。
比如這裡是一個「錨地 (Anchorage areas)」,
則會放上一個「特殊標誌」,當航行員看到此標誌後,
就要去翻閱海圖便能得知此區域的用途。
看到這個標誌,代表有事情要知道,該去翻海圖了。 |
這是一個在「艾爾蘭海」指示「海底有排汙管」的特殊標誌。 By Ross, CC BY-SA 2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3388742 |